年满16周岁-30周岁,应、往届初、高中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就业去向
大连计量检测中心与国内外2000余家企业有着合作关系。学生到校面试合格后,即签就
业培训协议。学校实行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保证100%就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电信诈骗案件频频发生,各种新型电信诈骗犯罪形式层出不穷,校园师生、家长已成了电信诈骗犯罪的主要侵害群体,学校防诈骗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周一升旗仪式
周一主题班会: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信诈骗日益猖獗,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财产安全。在提高同学们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学会识别常见的电诈手段,从而筑牢电诈防线,避免陷入电诈陷阱。
1.电诈案例讲解首先分享了多个近期发生在学生群体中的电信诈骗案例,如网络购物诈骗、兼职刷单诈骗、冒充客服诈骗等。通过详细讲述每个案例中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诈骗过程以及受害者的遭遇,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电诈的无处不在和巨大危害。
在讲解案例时,还播放了一些相关的新闻报道视频片段,增强了案例的真实性和震撼力。
2.电诈手段分析对常见的电诈手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例如,网络购物诈骗往往利用同学们喜欢网购的特点,以商品有问题需要退款为借口,诱导同学们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兼职刷单诈骗则以高额报酬为诱饵,让同学们先投入资金进行刷单任务,最后却无法提现本金和佣金。强调了电诈手段不断更新换代,具有迷惑性强、针对性高等特点,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3.防范措施介绍同学们共同讨论并总结出了一系列防范电诈的措施。如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不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家人、老师或警方联系等。还介绍了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功能和重要性,鼓励同学们都下载安装,并开启预警功能。
1.知识层面
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对电信诈骗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几乎所有同学都能准确说出至少三种常见的电诈手段,并且清楚知道对应的防范措施。对国家反诈中心APP的知晓率和安装率大大提高,很多同学在班会后主动下载安装,并向家人和朋友推荐。2.意识层面增强了同学们的防范意识,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加谨慎对待网络信息,不会轻易被诈骗分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也提高了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意识到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重要性,不再随意在网络上透露自己的重要信息。
在今后的类似活动中,可以提前筛选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合理安排时间,确保重点内容讲解透彻。提前做好动员工作,鼓励更多同学积极参与互动环节,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等形式,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体而言,本次“筑牢电诈防线,切勿孤注一掷”反诈骗主题班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对提高同学们的反诈骗能力具有积极意义。